陶源
陶源(1973—),女,汉族,教授,江苏灌南县人。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俄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典籍翻译。
710062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ob欧宝体育app
教育背景和工作简历:
1992年9月----1996年7月山东大学ob欧宝体育app俄语系学习
1996年7月----2003年7月安徽财经大学ob欧宝体育app俄语教学
2003年9月----2005年7月武汉大学ob欧宝体育app硕士研究生学习
2005年9月----2009年7月安徽财经大学ob欧宝体育app俄语教学
2009年9月----2012年7月武汉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攻读博士学位
2014年9月----2015年9月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俄罗斯喀山大学访学
2012.7-今 ob欧宝体育app工作
发表的主要论文:
1. Translation Universals ofКакStructure: A Corpus-based Approach(第一作者). Russian Linguistics, 2017(1)(A&HCI)
2. Translation Universals of Discourse Markers in Russian-to-Chinese Academic Texts: A Corpus-based Approach.Zeitschrift fur Slawistik. (62) 2017(4) : 583-605.(A&HCI)
3. 21. Корпусно-ориентированный анализ универсалии «иностранизация» в конструкциях с предлогом «对» (‘duì’) в научных текстах, переведенных с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на китайский // Вестник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Сер. 13.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е и африканистика. 2017, Том 9. Вып. 3. С. 150-158. (圣彼得堡大学学报)
Корпусно-ориентированный анализ перевода бизличных предложений с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на китайский. Труды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конфереции «корпусн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2017». 2017-06.
5. 完善语料库 提高中华学术外译质量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9-26.
6. Анализ переводческого соответствия предложений с союзом «как» на основе параллельного корпуса русского и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ов. Вопросы филологии, 2016(1)
7. Создание и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параллельного корпуса русского и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ов 莫斯科城市师范大学学报2016/3/76-82.
8. «Иностранизация» сочетаемости в конструкциях с предлогом对 (dui) при переводе научных текстов с русского на китайский. Вестник МГУ, серия 22, 2016(3):58-66. (莫斯科大学学报)
9. О метафорическом употреблении параметрических прилагательныхширокий / узкийв
русском и китайском. Вестник ЦМО МГУ, 2015/1/14-19.
10. 基于俄汉平行语料库的翻译单位研究 《外语教学》2015/1/108-113
11. 致使动词语义韵翻译研究——基于俄汉平行语料库的专业文本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5/1/119-124.
12. 基于俄汉平行语料库的чтобы从句翻译操作规范研究. 解放军ob欧宝体育app学报,2015/5/117-125.
13. Безэквивалентность параметрических прилагательных «широкий/узкий» в русском и китайском языках как проблема перевода «филология и культура» ВАКовский журнал 2015/1 喀山大学学报-语言与文化系列(ВАК检索)
14.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Russian-Chinese Parallel Corpus. 载Automatic Documentation and Mathematical Linguistics. 2015, Vol. 49, No. 2, pp. 65–75. EI源刊
15. обучение китайских студентов сочетаемости в переводе с китайского на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на основе корпуса. Современные гуманитарны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2015(2).
16. 顺应论视阈下的模糊语言翻译框架构建 《中国俄语教学》2014/2/78-82
17. 人文社科学术文本俄汉平行语料库的创建与研究 《语料库语言学》2014/1/78-93.
18. Paradigmatic Semantic Network Construction of Psychological Adjectives in Mandarin Chinese-With a Case of Semantic Metadata Network DenotingCongming“Smart” 载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EI检索) 2013/5/483-491
19. 国内外教材中的语用知识研究述评(第2作者)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4/23-26
20. On Semantic Category of Speech-Act Verbs in Modern Chinese-With a Case of 请[qing](please)[A]. in Liu, Pengyuan & Qi, Su.(eds.)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Spinger, 2013:108-116.(EI检索)
21. 高校英语教师语用能力现状调查报告 (第一作者) 张京鱼主编 《跨语言文化研究》(第六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0.
22. 语用能力培养的认知观 载 《外语学刊》2012/3/96-99.
论顺应论视角下的俄汉委婉语互译-一个新的视角 载《中国俄语教学》2011/4/83-87
24. 俄罗斯翻译理论在21世纪的新发展 载《语言与翻译》2011/4/65-68
25. Paradigmatic Semantic Network Construction of Psychological Adjectives in Mandarin Chinese—with a Case of Semantic Metadata Network Denoting “聪明” —中国语文现代化第一届国际会议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九届年会会议论文—EI检索—2010
26. 从俄语词的过渡现象谈某些“词类外词”的归属问题 载《山东外语教学》2004/4/75-77.
27. 论俄语复合句分类中的模糊现象 载《山东外语教学》2006/1/43-46.
著作:
1. 专著 《顺应论视角下的模糊语言翻译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 5。
2. 《俄苏现代翻译理论流派述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下篇第一章P203-262,出版日期: 2006.5
3. 21世纪实用小语种丛书《高级俄语视听说》(上下册)武汉大学出版社,副主编, 出版日期:2008.6
4. 《俄语分类词典》武汉大学出版社立项资助出版 第2编著者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5
5. 《大国文化心态-俄罗斯卷》武汉大学出版社立项资助出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4
6.专著《基于俄汉平行语料库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文本翻译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成果。
主持或参加的项目:
[1] 主持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历史地理纲要》 (原 作者史念海)(项目编号:16WZS011)(结项时间和形式:2019-10-31、译著)
[2] 主持2013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基于俄汉平行语料库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文本翻译研究”, 项目编号:13BYY026,已结项。
[3] 主持2018年教育部国际司区域国别研究专项项目“中俄人文交流史”,在研。
[4] 参与(第一参与人)2017年国家社科项目“汉语篇章结构的特征—依存描写机制及资源建设研究”,编号:17BYY036.
[5] 主持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2013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翻译过程与译者的心理选择、顺应机制研究——俄汉模糊语言翻译” 项目编号为:13SZYB10 ,已结项。
[6] 主持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教师教育项目“多媒体语境下的外语师资语用培养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为:jsjy2012yb17,已结项。
[7] 主持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综合教学改革项目“俄语专业四级考试反拨效应研究”17JG15.
[8] 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 理论语义学视角下的俄汉形容词对比研究 主持人(项目编号为:201011102000026 ) 批准时间:2010年10月
[8]2011年11月结项
[9] 过渡语语用学视角下的安徽省大学生语用能力评估研究 第二参加人(2010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0sk218)
[10]2007年 “中介语语用学视角下的低年级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研究” 第三参加人(2007年安徽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为:JYXM2007275)
[11]2006年 武汉大学“十一·五”规划教材项目 第二参与人(项目编号:WD2006013)
称号:
获2017年陕西省高校社科学术成果三等奖(著作《顺应论视角下的模糊语言翻译研究》)
获2010-2011学年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
获2009-2010学年武汉大学甲等博士生奖学金
学术活动(学术会议时间、地点、论文题目;学术报告时间、地点、题目等):
1. 2010年10月23-25日 中国语文现代化第一届国际会议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九次学术会议、2010年语言研究与信息处理国际研讨会(武汉大学)小组发言,宣读论文《现代汉语心智形容词语义网络构建》 。
2.2010年10月15日-17日 第五届全国俄语翻译教学与研究学术会议(西安外国语大学) 小组发言,宣读论文 《从哲学语义学看等值的内涵和译者的理解---加尔博夫斯基等值观管窥》。
3. 2011年5月12-18日 第十二届世界俄语大会(上海外国语大学) 将小组发言,宣读论文《俄汉心智形容词的词群、词义对比研究》。
4. 2012年7月6日-8日 第十三届汉语词汇语义学国际研讨会(The 13th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Workshop-CLSW2012) 宣读论文Paradigmatic Semantic Network Construction of Psychological Adjectives in Mandarin Chinese—With a Case of Semantic Metadata Network Denoting聪明Congming “Smart”.
5. 2013年5月10日-13日 第十四届汉语词汇语义学国际研讨会(The 14th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Workshop-CLSW2013) 宣读论文《论现代汉语言说类动词“请”的语义类别及其机器识别模式》。
6. 2015年6月22日-26日 俄罗斯语料库语言学-2015国际学术研讨会 (Корпусн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2015),宣读论文Research on Operating Norms of Idiomatization-Deidiomatization Governing Translation on the Basis Of Russian-Chinese Corpora—— With a Case Of Чтобы Clauses In Russian(《基于俄汉平行语料库的习语化翻译规范研究》)。
7. 2017年5月5日-8日参加第二届全国俄语口译研讨会,宣读论文《国内翻译质量20年-基于共词可视化的研究》。
8.2017年4月27-30日参加第四届全国语料库翻译学研讨会,宣读论文《基于俄汉平行语料库的可能性情态词翻译研究》。
9.2017年9月15日-17日,参加第九届全国翻译词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宣读论文《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中国政府在俄形象—基于汉俄平行语料库的研究》。
10. 2017年9月18日-20日,参加俄罗斯科欧宝布里亚特藏学、蒙古学研究所举办的“中亚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做现场翻译工作。
11. 2017年11月24-26日,参加陕西师范大学举办的首届“藏学与喜马拉雅”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俄罗斯藏学的流派与主要成就》,并做现场翻译。